習近平的"G20時間":一個自信的大國闊步走向世界
隨著杭州牽手二十國集團(G20)領導人峰會,玉帶橋也作為原型,繪成峰會會標,從江南一景走入世界視野。
風雨飄搖的過去,它是擺渡到彼岸的一段路。大國崛起的今天,它是一座連接中國與世界、歷史與未來之橋,一座連接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、實現合作共贏之橋。
G20遇見中國,這是爬坡過坎的世界經濟走向復蘇的必然選擇,也是一個影響力不斷提升的大國走向復興的必經之路。
潮平岸闊的錢塘江見證歷史時刻。細節里,有國際關系的風云激蕩,有世界經濟的靜水深流。翻開習近平主席夙興夜寐的日程:多邊活動成果斐然;雙邊會晤密集緊湊,峰會期間他出席了33場雙邊會談會見并同其他來賓接觸交流,轉場精確到了分鐘,每日披星戴月。
聚焦習近平主席的“G20時間”,追隨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壯麗篇章的徐徐鋪展,世界感知著中國——
感知著中國的道路自信。細讀杭州峰會公報,和中國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高度契合。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、中國發展的方法論啟示,為破解世界難題提供了中國經驗。
感知著中國的理論自信。“小智治事,大智治制”。中國方案綜合施策、標本兼治,折射出中國發展符合而且引領世界經濟潮流,中國正從全球治理的參與者變為引領者。
感知著中國的制度自信。行勝于言,杭州峰會標注了G20發展史上的“豐收之年”。將共識轉化為行動,將成果落到實處,中國引領前行,一再佐證“集中力量辦大事”的制度優勢。
感知著中國的文化自信。杭州城內綻放的文化元素,采擷于流淌了五千年沒有斷流的中華文明之河。全球治理凝聚更多共識,需要尋求文化的理解和認同。
自信是一個大國的姿態。從睜開眼看世界,到叩開世界的大門,再到逐步融入世界,直至向世界貢獻中國方案,中國一步步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。站在中國與世界關系歷史性變遷的路口,習近平主席的“G20時間”,留下的不僅僅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出路,也有世界對這個古老國家的新認識,更有世界走向未來的新力量。
3日下午3時 B20峰會開幕式
闡述中國經驗 縱論世界大勢
這是習近平主席飛抵杭州之后,面向世界的首次亮相。
國際會議中心的會場座無虛席,安靜得能聽到筆尖劃過紙面的沙沙聲。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(B20峰會)開幕式上,G20成員和嘉賓國800余名代表坐在臺下,凝神靜聽。世界經濟的決策者們,也將從與G20峰會背靠背舉行的這個會上,零距離感知全球市場的溫度。
“中國發展新起點 全球增長新藍圖”,長達50分鐘的主旨演講,習近平主席既講述了世界眼中的中國,也描繪了中國眼中的世界。這篇演講被稱為杭州峰會期間中國理念的最集中展示、中國主張的最系統表達。
世界,從未像今天這般渴望傾聽中國。
今天的中國,人口占世界近1/5,第二大經濟體,走出“一條同西方制度迥然不同的成功道路”。它的抉擇判斷、進取作為,深刻影響著21世紀乃至更久遠未來。
“恐怕找不出比中國更合適的國家來傳遞關于經濟未來的信心。”國外媒體的這句評論,恰是今天中國與世界互動的一個注腳。兩年前的布里斯班峰會上,第十一次G20峰會落戶中國的消息傳遍世界時,復蘇乏力的世界經濟,開啟了對中國方案的新期待。
一年前,安塔利亞峰會上,世界認真傾聽習近平主席闡述杭州峰會的思路。“相信2016年峰會將給大家呈現一種歷史和現實交匯的獨特韻味。”這一年,進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了25%,在主要經濟體中首屈一指。
中國經濟轉型的出色成績單面前,杭州峰會的鐘聲敲響了。這一刻,習近平站在講臺,自信從容,演講娓娓道來。“四個進程”“五個堅定不移”,向世界介紹了中國走過的路和未來的路。“四個建設”“三個共同”,為世界經濟把脈開方,推動G20實現從短期政策向中長期政策轉型,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。
中國信心,也是世界的信心。中國機遇,也是世界的機遇。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同構建創新型、開放型、聯動型和包容型世界經濟的新主張,首次全面闡述了中國平等、開放、合作、共享的全球經濟治理觀。他強調,共同構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、開放透明的全球貿易和投資治理格局、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、包容聯動的全球發展治理格局。在全球化逆風而行的背景下,中國的全球經濟治理觀如春風拂面,為G20機制作為全球經濟治理核心平臺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。
“今天的中國,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。”這個新起點,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、增加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新起點,是中國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起點,是中國同世界深度互動、向世界深度開放的新起點。
3日下午5時許
氣候變化《巴黎協定》批準文書交存儀式
攜手西子湖畔 續寫中國擔當
一場不同尋常的安排。主角只有三人,卻吸引了全球目光。
全球面臨的挑戰中,氣候變化深刻影響著全人類未來。這也是習近平主席和美國總統奧巴馬、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,相聚在此的緣由。
“從巴黎到杭州,應對氣候變化在行動”?,F場的藍色背板上,這行字格外醒目。去年年底達成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《巴黎協定》,標志著合作共贏、公正合理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正在形成。而能否通過各國批準,是《巴黎協定》能否走下藍圖,走進干涸的湖泊、喘息的大地、霧霾籠罩的天空,能否落到實處的關鍵一步。
中國和美國,已經率先批準《巴黎協定》。此時,借杭州峰會見面契機,舉行批準文書交存儀式,中美兩國元首分別向潘基文秘書長遞交法律文書。
從北京到華盛頓,從巴黎到杭州。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,一個最大的發達國家,近年來先后攜手發表三份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。在關乎人民福祉和人類未來的問題上一次次選擇合作,一次次引領前行。交存儀式上,潘基文贊賞中美兩國的領導力,他強調說:“我高度贊賞習近平主席的高瞻遠矚,作出了這樣一個有勇氣的雄心勃勃的行動。”
今年4月,中國倡議G20發表首份氣候變化問題聯合聲明,此次交存儀式上,習近平主席進一步呼吁G20成員共同發揮表率作用。事實上,一些西方媒體的評論道出了此舉潛移默化的影響力:“中美的榜樣力量將帶動更多國家行動起來,為《巴黎協定》早日生效奠定基礎。”
習近平主席著眼于合力和恒力。他說,只有團結協作,才能凝聚力量。只有持之以恒,才能積累共識。奧巴馬表達了相似的觀點:“應對氣候變化不是任何一個國家單槍匹馬能夠做到的。”
合作的背后,是中國堅定走綠色發展之路的決心,是中國“不是讓我們做,而是我們主動要做”的行動自覺。這是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,眾多責任擔當案例的一個典范。應對全球性挑戰和熱點問題,中國沒有缺席。
今天我們所生活的世界,每一秒鐘都是馬克思所說的“世界歷史”。一個嶄新的時代,倒逼著全球治理的升級,呼喚著世界觀念的轉變。恰如空氣沒有國界,共治才能催生變革,當前全球經濟、安全、文明等諸多領域存在的形形色色挑戰,同樣需要各國攜手才能有效應對。西湖之濱的氣變行動仿佛一面鏡子,映照出一個自覺踐行命運共同體意識的中國,也映照出一個滿懷自信的發展中大國給世界帶來的改變。
44年前,中美首份聯合公報就是在西子湖畔談判,中美關系一段新的歷史始于杭州。而今再度攜手于西子湖畔,為著山清水秀的綠色家園,為著我們共同的美麗星球。
4日上午10時許
金磚國家領導人非正式會晤
不為風雨所動 傳遞中國信心
在G20峰會前夕,金磚國家領導人以非正式會晤的方式舉行“會中會”、先行協調立場漸成慣例。
每年的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、非正式會晤,以及各種國際會議期間見面磋商——在風云變幻的世界局勢中,這無疑是一個令人矚目的節奏。
外交活動的偶然蘊含著必然。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,成為21世紀最為重要的事件之一。金磚國家作為其中的領頭羊,它們的發展速度和經濟質量,折射并影響著世界經濟復蘇的進程。
西湖國賓館迎賓大廳,習近平主席微笑佇立,依次迎接南非總統祖馬、巴西總統特梅爾、俄羅斯總統普京和印度總理莫迪。
“早上好,休息好了嗎?”習近平主席迎接祖馬總統。
“昨天到的?”習近平主席親切問候普京總統。
特梅爾總統一上任即奔赴杭州,習近平主席對他表示歡迎,并祝賀巴西舉辦了一屆成功精彩的奧運會。
“來,我們一起來吧!”鏡頭前,世界經濟風雨中并肩前行的五位伙伴,手緊握在一起。
回溯金磚國家合作走過的10年歷程,它所面臨的輿論環境像是坐上了過山車,隨著金磚國家經濟數據的波動而起伏。上坡時,世界對“金磚亮色”一片贊譽;下坡時,一些國家炒作“金磚褪色”、質疑金磚機制。
任憑風浪起,習近平主席始終保持著對金磚機制的信心和定力。
人們猶記,安塔利亞峰會上,面對正處困境之中的金磚機制,他的一席話語意味深長:“伙伴的意義和價值,不僅在于順境中共襄盛舉,更在于逆境時攜手前行。”
這份堅定源于深邃的洞察力和高瞻遠矚的判斷力。此次會晤,習近平主席再次向世界傳遞對金磚機制的信心,對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同舟共濟的信心。他從世界經濟的宏大背景下把握方向,從金磚國家的內生動力中找尋路徑:“堅定信心,保持定力,要看到金磚國家的體量和潛力,看到金磚國家所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生機活力。”“不為風雨所動,不為雜音所擾,不為困難所阻,不斷強化伙伴關系,金磚國家必將實現更大發展。”
固本強基,方能行穩致遠。習近平主席發言中,既講權利,強調“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”;也講責任,提出“盡力而為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增強發展能力,讓他們搭上金磚國家發展快車”。他的字里行間蘊含不忘初心的情懷。“確保各國發展權利平等、機會平等、規則平等”,是金磚合作的出發點之一,也是一段跋山涉水、任重道遠的征程。
金磚五國領導人相約不久后重聚于印度果阿。
他們也同樣期待明年,當中國接任金磚國家輪值主席國后,再一次相聚在這片充滿生機的大地上。
4日下午3時許 G20峰會開幕式
撥開前行迷霧 闡明中國方案
杭州匯聚天下賓朋,世界主要經濟體無一缺席。他們為友誼而來、為發展而來、為世界經濟的未來而來。
會場頂端,黛青色的圓形吊燈,典雅中透出溫潤光亮。每位領導人面前,“中國風”的卷軸平整鋪開,靜待各方合力書寫新的全球故事。
這是世界走到又一個關鍵當口下的一次G20峰會——
上一輪科技進步帶來的增長動能逐漸衰減,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尚未形成勢頭,世界經濟如何“開源”?主要經濟體先后進入老齡化社會,人口增長率下降,各國經濟社會如何“承壓”?經濟全球化出現波折,保護主義、內顧傾向抬頭,多邊貿易體制受到沖擊,國際經濟合作如何“重振”?
深層次變革正在醞釀,全球發展困局亟待破題。從中國經驗出發,習近平主席主張標本兼治、綜合施策。
自圣彼得堡峰會初次亮相G20峰會,習近平主席為這個國際經濟合作主要平臺帶來的中國方案,始終超越全球市場短期的起起伏伏,致力為世界經濟行穩致遠出謀劃策。
2016年,G20“中國年”,主席國引領會議走向、影響峰會成敗,責任更為艱巨。習近平主席圍繞“構建創新、活力、聯動、包容的世界經濟”主題,更深刻系統闡述了中國理念、中國方案。
打造創新型世界經濟,方向更清晰。杭州,一座因創新而活力迸發的城市。峰會前后,走訪阿里巴巴寫入多國領導人的活動日程。專注“創新”的中國探索,給G20決策者帶來啟示。全球創新呼喚各國合作,G20擁有作為空間:短期政策和中長期政策并重,需求側管理和供給側改革并重,為世界經濟增長謀動力;堅持創新、結構性改革、新工業革命、數字經濟等新方式,為世界經濟開辟新道路,拓展新空間。
打造開放型世界經濟,聲音更響亮。“各國經濟,相通則共進,相閉則各退。”在世界經濟復蘇持續乏力的背景下,部分經濟體保護主義抬頭趨勢逐步加劇,一些國家筑堤攔壩。大國責任總是顯現在艱難險阻處。面對逆流,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,是中國一以貫之的聲音和實踐。遠見決定高度,行動決定結果。習近平主席強調,保護主義政策如飲鴆止渴,看似短期內能緩解一國內部壓力,但從長期看將給自身和世界經濟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。
打造聯動型世界經濟,路徑更明確。歷史演進到今天,世界各國“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”已經成為現實。國家的發展同全球的增長形成聯動效應,才能實現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。習近平主席著眼當前國際經濟合作痛點難點,為各國聯動發展進一步厘清思路:繼續加強政策協調,減少負面外溢效應,共同維護金融穩定,提振市場信心。
打造包容型世界經濟,行動更堅決。杭州峰會一個鮮明特色,是把目光投向發展中國家,投向所有人群,縮小各國發展鴻溝,使世界經濟增長紅利為各國人民所共享。這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責任擔當,也是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。“據有關統計,現在世界基尼系數已經達到0.7左右,超過了公認的0.6‘危險線’,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。”開幕式致辭,習近平主席用這個數字警示各方。
為世界經濟前景增加“確定性”和“方向感”,G20這個“關鍵少數”能夠也應該發揮作用。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歷史充分表明,G20建立起相互協作的伙伴關系,將為世界經濟復蘇傳遞信心、為國際經濟合作提供驅動。
“二十國集團承載著世界各國期待,使命重大。我們要努力把二十國集團建設好,為世界經濟繁榮穩定把握好大方向。”習近平主席心存長遠。著眼于G20機制發展,他給出“四個倡議”——與時俱進,知行合一,共建共享,同舟共濟。
舉網以綱,千目皆張。一份充滿針對性與前瞻性的開幕辭,讓杭州峰會的方向為之明晰,一段集眾智、聚合力的嶄新航程由此開啟。
高瞻遠矚又務實有效的中國方案,總能激發最廣泛共鳴。
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,可持續發展“說易行難”,中國推動杭州峰會在可持續發展議題上制訂行動計劃,這是歷史性的貢獻。德國《世界報》透露,默克爾總理在峰會現場積極響應習近平主席,“讓她感到非常滿意的是,作為G20的輪值主席國,中國特別致力于結構性改革,以提振低迷的世界經濟”。
4日晚 晚宴、晚會
別樣的外交舞臺 別樣的中國講述
江南好,最美是杭州;杭州美,最怡是西湖。
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子湖畔也曾接待過無數貴賓佳朋,卻從未像今日這般。此時,它匯聚了代表著全球2/3人口、近90%國內生產總值的G20領導人,匯聚了萬千聚光燈。
4日晚,領導人們走出會場,來到垂柳依依、星光璀璨的西子湖畔。習近平和彭麗媛以一場持續4個小時的中國文化盛宴,歡迎出席杭州峰會的外方代表團團長及所有嘉賓。
這是中國故事的舞臺,一次別樣的中國講述——
向世界講述中國的歷史。晚宴現場,人們屏息凝聽習近平主席在講臺上的致辭。千余字講話,一半的篇幅留給了歷史。中國與世界的友好交往史,在杭州城內竟然俯拾皆是。
這座城,這片湖,意大利教廷的使者利瑪竇來過,印度非凡的詩人泰戈爾來過,南非偉大的總統曼德拉來過。今夜,它是溝通中國與世界、連接歷史與未來的一座橋。
“山站在那兒,高入云中,水在他的腳下,隨風飄蕩,好像請求他似的,但他高傲地不動。”意境如詩如畫,習近平主席高聲誦讀泰戈爾關于西湖的詩句。
向世界講述中國的文化。國宴瓷、杭幫菜、絲竹樂,如果說漪園盛宴是中國雅文化的一次展示,那么西湖晚會則是一曲詩與畫的歡歌、一出光與電的交響,一場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交融。
美是真正的世界語言??磁_上,來自世界各地的嘉賓嘖嘖稱贊,紛紛拍照留念,久久回味。當伯牙子期的“高山流水”遇到德彪西的“月光”,當發乎情止乎禮的“梁祝”觸碰纏綿悱惻的“天鵝湖”,當淡香悠悠的茉莉花引出慷慨奔放的“歡樂頌”……文化的力量潤物無聲。全球治理的磨合,首先要尋求文化的認同;全球治理的共識,也要從文化傳統中探索溝通之道。
這是外交關系的舞臺,一次別樣的“散步外交”“游船外交”——
風輕云淡,煙波澹澹。晚宴前,習近平和彭麗媛同貴賓們一起,沿湖邊小路漫步前行,邊走邊談,笑語盈盈。
晚宴后,他們一道乘船,來到西湖岳湖觀看演出《最憶是杭州》。夜游西湖,如在一幅湖光山色的水墨畫中行走。眺望遠方,雷峰塔熠熠生輝,古老而現代的杭州城靜謐祥和。不同的風景,不同的意境,領導人們切磋交流,在微波蕩漾的湖面上留下難忘回憶。
此景此情,重溫習近平主席在晚宴上的一席話,品讀出更深刻的含義——
“我們為了共同的使命而來”,“我們為了更緊密的伙伴關系而來”,“我們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愿景而來”。
“只要我們不畏浮云、極目遠望,就能看到山明水秀、無處不美的景色。只要我們彼此包容、守望相助,就能無論晴時好、雨時奇,都堅定前行,共抵彼岸。”
5日下午 G20峰會閉幕式、記者會
標注歷史高度 揭曉中國答案
關于杭州峰會的兩個疑問,在習近平主席宣布G20峰會閉幕的一刻,揭曉了中國答案。
一個問題是,中國能否帶領世界經濟找到新的出路?
這是中國首次擔任G20主席國,是習近平主席首次主持G20峰會,它被形容為“中國歷史上從未擁有如此巨大的政治構建空間”。盡管中國作為一再被證明、被贊譽,但陰云密布的大背景下,荊棘仿佛擋住了世界經濟前行的路口。
杭州峰會可以說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形勢最為復雜、面臨挑戰最為多元的一次峰會。中國迎難而上,一系列成果在G20歷史上成為首創之舉,明確了世界經濟的前行方向,以豐碩的成果樹立了新的G20標桿。
行勝于言。
將共識轉化為行動,將成果落到實處,成為杭州峰會留給世界的一個鮮明印象??纯催@份沉甸甸的答卷吧!
貿易投資領域,峰會制定了兩份具有歷史意義的文件,一份是《二十國集團全球貿易增長戰略》,致力于扭轉當前全球貿易疲軟態勢,一份是《二十國集團全球投資指導原則》,這是世界范圍內首個多邊投資規則框架。
發展領域,更是碩果累累。習近平主席總結峰會在這一領域的成果講了三個“第一次”:第一次把發展問題置于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,第一次制定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劃,第一次采取集體行動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。
世界情懷,天下胸襟。中國辦會的獨特視角,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:二十國集團不僅屬于二十國,也屬于全世界,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和人民。
“我們應該讓二十國集團成為行動隊,而不是清談館。”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上的期待猶在耳畔,G20的行動已經在路上。
另一個問題隨之而來,為什么G20“中國年”能夠逆勢突破、聚沙成塔,成為“豐收之年”?世界的追問,也為中國在當前國際事務中越來越頻繁扮演的“橋梁”角色探尋奧秘。
“豐收之年”源自聚焦問題的中國視野。強烈的問題意識,是中國改革發展不斷取得突破的深層原因之一。肩負困難時刻促進世界經濟增長、改善全球經濟治理的重任,中國將“問題導向”帶入杭州峰會主題議題設置,為峰會拿出真正符合需求的公共產品奠定基礎。“構建創新、活力、聯動、包容的世界經濟”切中世界經濟病灶,鼓舞G20以戰略遠見和雄心攜手合作。
“豐收之年”源自以己率人的中國方式。行之以躬、不言而信,這是千百年來中國人的處世之道。中國在全球治理領域行之以躬,深耕細作——中國深入推進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對杭州峰會通過結構性改革有關文件產生引領;中國發布《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方立場文件》,將落實發展議程同“十三五”規劃有機對接,對G20制定類似行動計劃產生推動。
“豐收之年”源自開放包容的中國風格。不拒眾流,方成江海。習近平主席在峰會期間介紹了中國的辦會理念:“我們還舉辦了各種形式的外圍對話,走進聯合國,走進非盟總部,走進七十七國集團,走進最不發達國家、內陸國、小島國”。中國傾聽各方利益訴求,對話覆蓋了幾乎所有聯合國會員國。這一切,無不詮釋“G20屬于世界”的中國承諾,彰顯“共同體意識”的哲學底色。
站在世界經濟前行的關鍵點上,站在中國和世界命運的交匯點上,杭州峰會向世界傳遞出雖困難重重,卻依然珍視合作、攜手發展、追求共享的人類精神,這不僅是世界經濟復蘇的財富,更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財富。
記者會上,習近平主席以一句詩結束講話:“最憶是杭州,何日更重游”。韻味悠長。
下一篇:中國-東盟產能合作聯合聲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