菏澤地處黃河之濱,物產豐富,民風淳樸,在這里,具有兩千年歷史的菏澤民間織錦,因其圖案色彩絢麗,美麗如錦,被定名為“魯錦”,成為當地最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名片。
然而,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,隨著生活的改變,魯錦的身影逐漸淡出人們的記憶……
20多年前,菏澤市牡丹區李村鎮的民營企業家趙丹走上了守護魯錦的道路。他創辦了山東鄉韻魯錦紡織品股份有限公司,吸納村民就業、創新織法傳承魯錦技藝……走在了傳承非遺和老字號的前列。
魯錦產品展示
借款3000元起步,從做超市開始
1988年,趙丹跟妻子丁珍珠一起開始創業,靠的是從親戚朋友那里借的3000塊錢。兩口子開的小店以“誠實守信”為原則,沒幾年就發展成為鎮上知名的小超市。
超市越做越大,但兩口子最想做的仍然是實業?!白隽耸畮啄甑某?,也認識了不少商場里的人,我發現,不少高層人士對農村的老粗布非常感興趣,我就開始調查農村老粗布的市場情況?!壁w丹說。
趙丹跑了全國不少大中城市的商場超市,做了成千份問卷調查,結果顯示,城市人對農村粗布——魯錦,還是有著濃厚的情結,他又反過來在農村進行調查,發現不少農村婦女都有這樣的老手藝。
趙丹想,這是個機會。
保護魯錦藝術,傳承魯錦文化
“鄉韻”是菏澤早期經營生產棉織錦的老字號,創建于1951年,創始人張素娥就是丁珍珠的母親。1951年,22歲的張素娥看到當地婦女自紡自織的棉錦花色鮮艷、細密厚實、使用時舒適透氣吸汗、手感越用越綿軟,為了貼補家用就在李村集鎮上經營起了棉布店,將棉織錦的生意逐漸做大,不僅在當地零售,還銷售到河南、安徽一帶,當時給布店起的字號就是“鄉韻”。
在經過詳細的市場調查后,趙丹跟妻子丁珍珠決定,重新拾起農村的老粗布手藝,繼承鄉韻魯錦的織造工藝和經營理念。2007年,兩人以“鄉韻”為商標,注冊成立菏澤鄉韻魯錦紡織品有限公司,并招募附近會老手藝的村民,一起加入到這個團隊中。
最開始,趙丹完全按照農村原有的那種操作模式進行管理,經過一年多的運行后發現,這樣的管理模式,成本非常高,根本不適合大規模生產,而且生產銷路也出現了問題。趙丹跟妻子丁珍珠商量后,投入資金上百萬元,對原有的設備進行了改造,對現有的織布工藝和花色等也進行全面提升。經過技術改進,公司生產出來的魯錦產品檔次有了明顯轉變,公司進入到規?;a階段。
企業發達了,周邊農民也借助魯錦織造,走上了致富的道路。李村鎮大郭店村的閆珠珠今年50歲了,有點智力障礙,平時在家里沒事做。趙丹知道情況后,主動讓人聯系到閆珠珠,經過一個多月的培訓,閆珠珠熟練掌握了編織布扣的技術,每個月有了1000多元的收入。
魯錦觸網,業務量持續攀升
從2007年5月開始,菏澤鄉韻魯錦紡織品有限公司開始把魯錦帶到了互聯網上,為后來走向電商之路“埋下了種子”。隨著用戶增加,公司開發出600多種產品種類,適應了網上購物的需求。2012年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網站,注冊了網上商城,“那一段時間,天天盯著技術人員將生產的每個產品系列、規格詳細發布到網站上,吸引了全國各地大量的客戶前來咨詢、洽談業務?!壁w丹說,是電商給了魯錦產業再一次煥發青春的時機。
線上鋪好了路,還要線下實體店結合。目前,鄉韻魯錦產品實體專賣店從100多家發展到300多家,北京、上海、東北三省、山西等多省及山東各地市都設有“鄉韻魯錦專賣店”。同時與知名國際貿易公司合作,大力開拓國際市場,產品銷往日本、美國、俄羅斯、東南亞及歐洲各國。
延承了傳統文化,還要形成產業效益。鄉韻魯錦的暢銷,帶動了周邊100余名群眾從事手工繡花、口子編織等多道純手工制作程序。群眾從公司里拿材料,回家加工就行,干活較快的每月都能掙到2000元左右。
李村鎮大郭店村的李麗英,是鄉韻魯錦公司的一名縫紉工?!霸谶@里干活離家近,不到10分鐘的路程,每月收入3000多塊錢?!崩铥愑⒄f,“既能務工掙錢,還能照顧家里,比外出打工強多了?!毕窭铥愑⒁粯映D暝卩l韻魯錦公司務工的有40多個村民,都是附近村里的,這些村民也正是憑借著“老手藝”轉身為產業工人。
“鄉韻”品牌從1952年至今,先后榮獲“山東省著名商標”“山東名牌”“山東老字號”等稱號。在談到魯錦今后的發展方向時,趙丹充滿信心地說:“成立公司的目的不是魯錦的最終歸宿,最終目的是保護魯錦、傳承老字號,讓非遺、老字號等走出去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