魯錦織造工藝繁復,工人正在拾交,使每根線按照順時針翻繞,使線產生交叉
魯錦產品深受顧客青睞
熨燙魯錦
掏綜
調試車床
魯錦,具有圖案精致典雅,色彩絢麗,品種繁多,質地細密,舒適耐用的特點。憑借獨特的提花織造工藝和色彩鮮艷、對比強烈的圖案藝術,2008年,魯錦織造技藝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據悉,魯錦是魯西南的“活歷史”,民間稱“老土布”“手織布”和 “提花斗紋布”,其歷史可以上溯至五千年前的父系氏族公社時期。因織工精細、紋彩絢麗、燦爛似錦,而于1985年被山東省工藝美術研究所定名為“魯西南織錦”,簡稱“魯錦”。魯錦圖樣花色品種繁多,紋路細致嚴密,構圖古樸典雅,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民族特色。
“傳統的魯錦織造技藝的制作工藝復雜,先后需要經過紡線、練染、布漿、挽經、做綜、闖杼、掏綜、織布等72道工序,方能制成魯錦成品?!?月12日,在位于牡丹區李村鎮的山東鄉韻魯錦紡織品有限公司,負責人趙丹告訴記者,魯錦能以22種基本色線變幻出近兩千種絢麗多彩的圖案,織造歷史十分悠久,當時人們將傳統的葛、麻、絲、織繡工藝揉于棉紡,形成了魯西南棉錦。隨著紡織機械的更新和化工染料的應用,現在的魯錦工藝有了很大提高。
“目前對于魯錦來說,讓傳統的魯錦既要適應年輕消費者審美需求,又要保持其特有的質地和天然、舒適、無污染的特點,是工業化生產需要攻克的一道難關?!壁w丹說,魯錦產業目前正處于上升期,發展勢頭強勁。單純的手工制作難以保障產品數量,如何將一門古老的手工技藝通過現代化工業生產發揚光大,而又保留其原有特色和獨特韻味,正是魯錦紡織企業值得探討的課題。文/圖 記者 李若生